“輸不起”的騰訊金融科技

賴智明曾說過,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的營收佔比未來將提升至超過40%。

賴智明是騰訊副總裁,他說這話時是2018年10月底,彼時包含金融科技業務的騰訊“其他”業務收入佔比已達到約23%。

也就是說,金額科技業務未來將成為騰訊第一大業務,作為未來騰訊營收的主要推動力,騰訊金融科技輸不起。

在5月15日發布的騰訊2019年一季度財報中,儘管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環比增長持平,但對比一下廣告、遊戲的營收情況,就能發現,它仍是騰訊營收的主要增長動力。

相比廣告、遊戲業務的營收,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同比情況最為樂觀——一季度同比增長44%至人民幣217.89億元,已超過智能手機遊戲的212億元收入。

01 騰訊金融科技的重擔子

金融本身的凈利率遠超其他行業,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過去十年來,BATJ和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等企業先後拋出金融戰略,來實現流量變現。

騰訊在2016年Q2時,包含金融科技業務的“其他”業務項營收佔總營收的比例還在10%左右,到2018年Q3時,這一比例已經到23%左右。

在金融科技業務營收迅猛增長期內,曾經的營收大頭,遊戲和廣告業務卻增長乏力。

騰訊財報提及,一季度的智能手機遊戲收入人民幣212億元,同比下跌2%,環比增長11%;網絡廣告收入方面,一季度同比增長25%至人民幣134億元,環比下跌21%。

智能手機遊戲營收的同比下跌,騰訊財報歸為“新遊戲發布減少”,个中緣由不難理解,中國自2018年12月重啟了遊戲版號審批,重啟后第一個季度,騰訊遊戲仍是同比下滑;在廣告業務上,騰訊廣告業務客戶基數本身已非常龐大,越發接近天花板,同時應對着宏觀環境不佳、客戶方資金承壓的挑戰,環比增長已經很吃力。

不過,金融科技業務過去一年多來一枝獨秀,2018年騰訊“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80%。原因是支付的線下交易場景布局開始進入收割季,於是,向商戶收取商業交易手續費、向用戶收取提現費用及信用卡還款費用以及向金融機構收取分銷金融科技產品,成為過去一年迅猛增長的主要來源,這些還包括微粒貸及理財通的財富管理產品的服務費。

2019年一季度“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44%,仍受到商業支付及雲服務的收入增加的蔭庇。

從騰訊對金融科技營收佔比40%以上的期望里,和過去幾年相對強勁的增長趨勢來看,它越來越承擔起騰訊營收的重任。

騰訊金融科技不能輸,也不能垮。

02突圍與自我突圍

2018年以來,騰訊金融科技面臨諸多負面因素。

先是第三支付備付金於2019年1月中旬起轉至中國人民銀行,騰訊已不再錄得備付金餘額的利息收入,令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受到不利影響。上海證券報的一篇報道曾計算,截至2018年4月末財付通客戶備付金約為4000億元。若不交存,按1.61%利率來算,這些備付金一年產生的利息收入約為64億元。

失去了這樣一筆巨款后,一季度的騰訊財報表述“利息收入環比急劇減少”。

我們可以認為,因為及早得知備付金利息的斷臂之痛遲早來臨,加上和螞蟻金服的競爭加劇,雙方的比拼擴展到用戶體系、場景建設、支付服務、用戶深度等方位的生態體系競爭。騰訊早已經有意識地加大其他營收業務的布局。

騰訊在2017年以來在支付線下場景、企業雲服務等方面發力。如今這些業務已進入收穫季節。

騰訊財報显示,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已達11.12億,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1.3%;QQ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23億,同比增長2.2%;由於每用戶交易量增加,商業支付交易額同比增長。

由於月活躍商戶同比增長超過一倍,用戶的交易頻率和交易額也得到了提升。

企業服務方面,因為過去幾年騰訊在雲服務的IaaS、PaaS及SaaS產品種類擴大化布局和產品升級,付費客戶群增長迅速,已成為騰訊營收隊伍中一支勁旅。

這些新的營收增長點,正在試圖以迅速增長來抵消備付金利息的急劇減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03 友商的陰魂

除了承擔著整個騰訊營收增長推動力的重擔,騰訊金融科技還面臨着和螞蟻金服競爭中的突圍。

過去十幾年裡,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科技一直是相互的跟隨者與攜持者,跟隨的身影顯現在支付、貨幣基金產品上,在紅包大戰、小程序上,也在電商化與社交化上,最後他們都活明白了,成為差異化的跟隨者。

騰訊金融科技的打法,可以歸納為兩種,一是金融業務的平台化,一種是投資金融業務。

2014年理財通上線時,騰訊就採取了和餘額寶不同的做法,首批就接入了8支基金。這種平台化有着更明顯的去風險集中化。騰訊的策略一直是平台化,金融、社交都是如此,“避免自己在一個行業做得太深”,這是馬化騰的原話。

在巨大的受眾基數面前,騰訊也採用了保守的做法,零錢通、微粒貸、微保等產品至今未完全開放,固守着授信與篩選的田畝。

2006年後,在“前高盛人”劉熾平加盟后的騰訊開始了投資熱。在金融領域,媒體統計的騰訊孵化了122家獨角獸,先後收穫了眾安保險、富圖證券、易鑫等金融公司上市。這種策略是一種對金融風險本身的隔離,騰訊將這種策略稱為“有所為有所不為”。

整體上,這構成了騰訊金融體系的三種形態:官方申請牌照,併購與合資。

直觀上,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科技的行為模式也截然不同,一個激進創新,一個藏鋒潛行。

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多次強調“勢”,順勢而為,於是相互保、餘額寶曾引發被監管命運的產品運營而生。馬化騰工於“慎”,不管是理財通,還是信用分,都走在螞蟻金服或前人風險試探的腳后。

而今,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科技之爭,越发上升到生態體系的布局,螞蟻金服對阿里依賴正在減少,騰訊金融科技也終究要走出對微信支付過度依賴的陰影。

畢竟,拆分立身的螞蟻金服可以輸,肩負營收重任的騰訊金融科技輸不起。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dsb.cn/

【借錢借款相關精選資訊】

想知道中壢汽機車借款,平鎮汽機車借款的利息怎麼算嗎?公告收費標準一覽表!

軍公教小額借款超優惠,線上幫你試算比較銀行利率額度!

想知道更多土地房屋二胎諮詢服務平台在哪裡?懶人包大公開!

您可能也會喜歡…